网站首页 > 历史论文> 文章内容

历史学论文格式

※发布时间:2020-11-10 9:36:14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历史学论文格式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历史学论文格式 历史学论文格式 1、题目:用最恰当、最简明的语言反映论文的主旨,要求言简意赅,引人注目, 字数一般不超过 20 个,也可以加副标题。格式要求:标题用二号黑体,加粗, 居中;副标题用

  历史学论文格式 历史学论文格式 1、题目:用最恰当、最简明的语言反映论文的主旨,要求言简意赅,引人注目, 字数一般不超过 20 个,也可以加副标题。格式要求:标题用二号黑体,加粗, 居中;副标题用小二号,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2、作者姓名:后面写上学号。(三号楷体)与下面的摘要空一行 3、摘要:是对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概述,让读者不阅读全文即可从 中获得重要信息,而不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包括:研究重要性;主要内 容、使用方法;突出见解,最终结论,重点是结果和结论。“摘要”用四号黑体, 内容为小 4 号宋体, 4、关键词:从内容中选取出表示全文主题内容的单词或术语,3—5 个。“关键 词”用小四号黑体,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5、引言:说明写作目的,范围,目前学术研究现状,相关概念,研究方法,预 期结果和意义等。 6、正文:中心突出,层次分明,叙述清楚,结构严谨,文字流畅。四级标题: 一 (一) 1 (1)。正文内容用小四号宋体,间距 20 磅。 一级标题:黑体三号 二级标题:黑体四号 标题:黑体小四 7、结论:对全文的总结,是写作本文的中心,要求准确、完整、清晰、精炼。 8、注释:采用脚注的形式,注释内容包括作者、出处、出版年份、页码等信息, 也可以是解释性语句。(注释在每页下端,与正文之间用短横隔开,注释编号每 页重新编号,用小五号宋体) 赵景深:《文坛忆旧》,上海:北新书局,1948 年,第 43 页。 谢兴尧:《荣庆日记》,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 年,第 175 页。 汪疑今:《江苏的小农及其副业》,《中国经济》第 4 卷第 6 期,第 22 页。 参考文献:这四个字用五号黑体加方括号,内容用五号宋体。 前言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审时度势,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伟大战略目标,这对于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 意义和指导意义。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水平 是其中的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不仅关系到祖国未来建设大军的素质,而且关系 到和谐社会建设的速度与质量。 一、 强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一级标题用 黑体三号字) (一)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教育(二级标题用黑体四号字) 1. 学校教育重智轻德,重,轻小德(标题用黑体小四号字) (1)德育成了某些老师的任务(四级标题用宋体小四号字) 教育的责任成为学校的独担。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讲一套,家 长讲一套,在社会上看到的又是另外一种现象。教育口径有时候相互矛盾,让 未成年人思维混乱,不知道该哪个,从而陷入盲目和的状态。当前教 育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学习教育目标偏颇,家庭教育方向倾斜,社会价 值导向扭曲,从而出现“高分低能”的大学生,出现不眨眼的。(正 文用宋体中四号字,行间距为固定值 20) (适当调整页面设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参考文献:(另起一页) 建文帝传说的演变 《明史》前后修订共耗费七十余年,历经顺、康、雍、乾四朝。现行中华书 局刊行的是以乾隆年间武英殿本作为底本,也就是版本学上讲的殿本。在这个 本子之前,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明史》,大概还有两个版本。一个是万斯同的 《明史稿》、还有一个是王鸿绪的《横云山人明史稿》。这两个本子相较,学 界一般认为王稿就是拿了万斯同的本子,稍作修改后用上自己的名字,到后来 便成了张廷玉等人进呈的《明史》,也就是武英殿刊刻的底本。因此,万斯同 的本子,可以看做是较早原始意义上的“明史”,其内容也与现行殿本的《明 史》有所不同。 落实到建文帝的记载上,可以看出先后的变化还是较为明显,例如,在记 载那日宫中火起后,万本便明确说道,建文帝阖宫,也就说是殉了国的。 而《明史》中的纪录则是宫中火起后,建文帝便不知所终,燕王只是从火堆中 找到了建文皇后的尸体。在明史方孝孺传中,则可以明确看到建文帝已死的记 载。可在同书胡濙的列传中,又出现提到其受成祖之托,四方寻访建文帝的文 字。为什么同一部《明史》中会出现前后不一的记载? 在清初《明史》编撰的过程中,朝廷曾处理过一个名为“朱三太子”的案子, 讲的是明朝最后一个崇祯的三子,明亡后民间,而各色人物借着他的 名号在搞反清复明的运动。这样一个人物,其经历与建文帝颇有几分相似,均 是国破家亡,不知所终,或说其尚在,隐匿于江湖,并对现存构成了 很大的。这样一来,建文帝的故事,便很容易影射到现实,所以在当时, 《明史》在撰写建文帝的下落上态度很明确,一定是死了,以此来消弭朱三太 子的影响。因此在方孝孺列传中说建文帝死了。而到了乾隆时期,国家基本稳 定了下来,关于建文帝的写法也就没有必要顾虑什么,故在张廷玉进呈给 的本子中,将原本已死的建文帝改成了不知所终。 这样一个变化,还体现在稍后四库本的《明史》上。四库本的时间比殿本更 晚出。乾隆在读《明史》的时候觉得错误不少,于是责令张廷玉等人修订, 所以明史的很多讹误,在四库本中是得到了纠正的。至于建文帝的说法,四库 本又进行了修改:“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棣遣中使出后尸於火,诡云帝尸”, 这样一来,基本上给建文帝重新翻了案。 万历朝:托名吴江人史仲彬所写的《致身录》,使得“出亡”变成了“从亡”, 建文帝略带感伤的个人出逃事件,转而变为忠心护主,亡命天涯的群体性事件。 《致身录》一出现,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赞颂之声。 在《致身录》刚一出现的时候,便已经有不少人抱有怀疑的态度了。反对声 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钱谦益。 但是钱谦益的反对很快受到,《致身录》的托名作者史仲彬也被列入学 宫,春秋享祀。或许大家会有一个很大的疑问。就是为什么《致身录》这样一 本书一出现,有那么多人相信?仅仅是其内容精彩吗?显然,答案没有那么简 单。 1 这些热衷宣传《致身录》的粉丝们,在地域上都很近,很多都是吴江人, 或者是苏州,村欲情史